投稿須知

一、請提供小作家基本資料,包括:姓名、就讀學校名稱(含所在縣市)、年級、班級、聯絡電話、電子信箱。作品刊出後本社致贈「小作家證書」和五份當日報紙,不另支付稿費。

二、電子投稿請上國語日報社網站「日報投稿」區(網址:https://submission.mdnkids.com/),投稿大類請選「小學生投稿」;投稿類別請選「文章-週日 主題式徵文(一到六年級)」;紙本投稿請郵寄到:臺北市100中正區福州街2號國語日報社,註明「引導式徵文」。

三、投稿文章請勿一稿多投,內文須為原創(如有侵權行為,由創作者自負法律責任)。本報對來稿得有刪修權。




主題1 良好健康與福祉 (已截止徵稿)
指導作家:沈政男
 人類自古就想打造理想社會,最早的範本是〈禮運大同篇〉,最新版本則是聯合國的《全球永續發展目標》。  永續發展目標這樣的主題,格局宏大,內容繁多,即使是成熟的作家,都不容易書寫,對兒少更是一項挑戰。
 以「良好健康與福祉」來說,下筆前須先熟讀聯合國頒布的永續發展目標內涵。這些項目洋洋灑灑,其實可用年齡大小、生理與心理(或行為)、傳染病與非傳染病三個向度來劃分。必須注意的,是有一部分目標是低開發國家的發展課題,而臺灣已走過那樣的階段,應將目前最相關的議題當成書寫重點。
 比如以幼兒與婦女來說,臺灣新生兒和產婦的死亡率已大幅降低,目前比較大的問題是青少年和未婚懷孕,不少人因為不敢告訴家人,或欠缺衛教知識,未能接受常規孕期診療,導致母親和小孩健康受損,後果難以挽回。

※ 寫作小提醒
 這類主題的文章如果光寫議論,容易流於政令宣導,但只是描述個人保健,又會變成衛教傳單,因此比較好的書寫方向是從自己或周遭親友的經驗出發,再延伸到社會層面或相關制度。
 促進健康與福祉可分成預防、醫療和照顧三個層次,最經濟有效的方法當然是降低風險,避免生病,可在這方面多加著墨。
 人難免生病,因此治療的經驗和看法,也有可讀性。比較容易被忽略的是照顧,比如身心障礙和高齡族群,如果已達失智或失能程度,國家就應提供夠好的長照服務,讓他們也能享有幸福人生。
▪ 作家指導的寫作技巧,將在三月每週一的第十一版語文版刊出。
▪ 徵文日期:3/13~4/9



主題2 優質教育 (已截止徵稿)
指導作家:林玫伶
 「優質教育」意思是確保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,讓全民享有終身學習的機會。
 生活在臺灣的我們可能難以想像,目前全世界六至十七歲的兒少每五個就有一個沒有上學,超過六億的兒童和青少年閱讀和數學達不到最低標準,非洲撒哈拉以南超過一半的學校連基本飲用水、洗手設施也無法獲得。
 教育,是基本人權;享有良好的教育才能保障人們其他權利,這就是聯合國把優質教育列為永續目標的原因。
 雖然臺灣的教育已經很普及了,學校的環境設備也很不錯,不過教育必須做到「一個都不能少」,建議小朋友可扮演細心的「觀察員」,從周遭開始觀察。
 首先是上放學過程應該要安全便利,例如交通方式、途中安全等。其次是學校環境應該滿足學習需求,例如有沒有干擾學校上課的因素,如噪音、廢氣或遊客等。學校圖書館藏書、資訊和網路設備、運動空間、學校午餐品質等,是否適合學習。
 另外,每個學生應該被友善對待並且有效的學習,特別是弱勢族群的學生,而霸凌、煙毒和幫派等侵害學生的問題要能加以防治。最後,社區也應該支持教育,提供家庭一起學習成長的機會,像是藝文活動、社區閱讀資源等。

※ 寫作小提醒
 永續發展目標除了找出問題外,最重要的是行動。小朋友透過仔細觀察前面提到的面向,進一步評估與思考,提出創意可行的行動想法,一起為優質教育盡一分心力。
▪ 作家指導的寫作技巧,將在四月每週一的第十一版語文版刊出。
▪ 徵文日期:4/10~5/7



主題3 可持續的城市和社區 (已截止徵稿)
指導作家:郭至和
 你知道聯合國 SDGs目標十一是什麼嗎?沒錯!就是建設具有包容、安全、有抵禦災害能力和可持續的城市和人類社區。從二○○七年以來,全球已經有超過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,而且預計到二○三○年,全球住在城市的人口可能高達五十億。再以臺灣為例,內政部二○二一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全臺人口兩千三百五十六萬人,有高達百分之七十集中居住在六都直轄市,也就是說臺灣都市化程度相當高。
 人口高度聚集在大都市,主要原因是就業機會較多,生活機能較佳,不過人口過度集中也會產生土地房價高漲、交通壅塞、治安敗壞、空氣汙染和綠地縮小等問題,而非六都的縣市人口外流現象更為嚴重,像是苗栗、雲林和嘉義等縣市人口都是負成長,城鄉差距愈來愈明顯。

※ 寫作小提醒
 運用感官從自己的生活周遭環境開始,把你居住的家鄉產生的問題用便條紙寫出來,一個問題寫一張,然後試著上網查詢或訪問、調查這些問題可能採取的解決行動方案,整理好相關資料後,選擇一項自己最感興趣或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開始,踏出勇敢的第一步就對了!
 在下筆時,從發現家鄉城市或社區問題、找出相關研究或數據、提出可能解決策略,到如何在未來建立更美好的家園願景,如果能採取行動,嘗試加以實踐,就更能展現「探究實作」的素養呵!
▪ 作家指導的寫作技巧,將在五月每週一的第十一版語文版刊出。
▪ 徵文日期:5/8~6/11



主題4 保育陸域生態 (已截止徵稿)
指導作家:陳素宜
 從我們住的地方出門走走,總有機會遇見一條河,一座山,一個池塘,一片樹林。爺爺奶奶或許會說,以前這條河有魚也有蝦,現在只有聞起來臭臭的河水;爸爸媽媽也許會說,以前樹林傍晚會有螢火蟲飛來飛去,現在卻是黑漆漆一片。而我們,卻無法想像在這裡摸魚抓蝦看螢火蟲的快樂!
 面對我們的土地、我們的河,想像它們在爺爺奶奶、爸爸媽媽那個年代的樣貌,心裡總有些可惜吧。如果我們還能見到雲豹、大紫斑蝶和烏來杜鵑這些已滅絕的動植物,會是多麼幸運的事情啊!
 我們也會想像它們在子孫的那個年代,是什麼樣貌吧,心裡的感覺是可惜,是後悔,還是欣慰?這就要看我們現在怎樣對待它們了。例如:大量砍伐雜木林,種植淺根的經濟作物,造成山坡地泥土流失;引進外來種動植物大量繁衍,威脅原生種動植物的生存環境;又或是為了經濟發展、觀光需求,破壞生物的自然棲地,這些都值得關注檢討。站在小作家的立場,我們能做些什麼呢?

※ 寫作小提醒
 小作家選擇題材時,請聚焦在陸地生態的保育;最好關注自己身邊的環境,有切身的實境觀察,有前後年代的對照比較,就會有更深刻的感受和體認。坐而言不如起而行.知道了問題所在,感受到情況急迫,最重要的,是能夠提出身體力行的方法!
▪ 作家指導的寫作技巧,將在六月每週一第十一版語文版刊出。
▪ 徵文日期:6/12~7/9



主題5 永續的消費與生產模式
指導作家:周姚萍
 玻璃瓶裡,琥珀色飲品冒著氣泡,旋開瓶蓋,百香果氣息撲鼻而來。舀起幾大匙兌水,比任何飲料都可口。
 我總是自製這種永續飲料。用的是以友善土地農法耕種而來的百香果、橘子等水果果皮,加上糖、水、些許麵包酵母粉發酵製成。簡單、快速,亦不須消耗瓦斯、電力等熱能。
 果皮可釀多次,最後還能以糖冷漬成果乾或直接打成果醬。我最愛橘皮果醬,酸香可口,抹麵包或蘸白肉,都美味極了。
 每樣東西從生產、消費到廢棄,都會造成汙染、耗費能源;工業化後的大量生產,刺激消費、無節制廢棄,導致環境深受破壞。如今地球暖化,極端高溫或酷寒成常態,洪水、野火、乾旱等災害頻頻來襲,物種大量滅絕,平衡的生態嚴重崩解,這是為何必須重拾永續生活態度的原因。
 「永續的消費與生產模式」是《全球永續發展指標》其中一項。生活中無處不存在消費,人人都可朝永續目標實踐,並因而影響或支持生產端趨向永續,同時減低廢棄物處理端的壓力。你有什麼關於此主題的故事或行動呢?

※ 寫作小提醒
 除了親身實踐,也可書寫參加活動,或聆聽和此主題相關的課所得到的啟發,還可描述某位此領域實踐者的故事。文中若適時加入知識性的陳述作為根據,會更有說服力,但查證務必要嚴謹呵。
▪ 作家指導的寫作技巧,將在七月每週一的第十一版語文版刊出。
▪ 徵文日期:7/10~8/13


TOP